在民间小说《封神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当年周文王为了请姜子牙帮他夺取天下,甘愿为姜子牙拉车,姜子牙许诺,周文王每走一步,就保周朝一年的天下,最后,周文王一共走了八百步,姜子牙便许诺保周朝八百年的江山。
周朝虽然名义上是维持了八百年的统治,但是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周天子的权势已经非常衰落了。所以在接下来的两百多年时间里,诸侯纷争不断,周天子无力干涉,我们习惯上称其为春秋时期。
在春秋末期,晋国的三大家族韩、赵、魏谋反,将偌大的晋国一分为三,这一事件被史学家称之为“三家分晋”,标志着周天子权势的进一步衰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
图/战国形势图
战国时代实力最强的七个国家是齐、楚、燕、赵、韩、魏、秦,史称“战国七雄”。七雄中一开始以魏国实力最强,秦国实力最弱。在多年的征战中,秦国多次输给了魏国。
为了扭转这一局势,秦孝公颁布求贤令,广招天下贤才入秦,凡是能够提供计谋使秦国强大的人,秦国不仅授予官职,国君还愿意将秦国的土地分封给他,和他共享江山。
图/先秦时代的竹简
除此之外,秦国为了使得贤才入秦的途径畅通,制定了所谓的客卿制度。凡是有客卿入秦,由秦国统一发给其封传,封传是由秦国政府颁发的一种类似签证的竹简。先秦时代是没有纸张的,绢帛也非常罕见,因此公文一般都是书写在竹简上。
《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记载,说孟尝君逃离秦国的时候,更改了自己手中封传中的姓名,因而骗过了函谷关的守卫,得以逃回齐国。
凡是持封传进入秦国的士子,都可以凭借手中的封传在秦国沿途的驿站免费住宿,免费吃喝。
图/商鞅,也称卫鞅,卫国人
第一个对秦国产生深刻的影响的人是商鞅,商鞅其实一开始并不叫做商鞅,而是称为卫鞅,后来因为商鞅的功劳太大,秦孝公履行承诺,将秦国非常富庶的商于之地送给了卫鞅,所以才更名为商鞅。
商鞅是卫国人,曾经在魏国就职,但是没有得到过重用,只是担任大臣公叔痤身边的秘书。公叔痤认为商鞅很有才能,临死前推荐给魏惠王,但是魏惠王并没有任用商鞅。
公叔痤于是叫来商鞅,让他赶快离开魏国,因为公叔痤曾经对魏惠王说:“如果不能任用商鞅,则要尽快杀掉他。”却不料商鞅说道:“大王没有听你的用我,自然也不会听你的杀我”。
公叔痤死后,魏王果然没有想要杀掉商鞅,商鞅在魏国耽搁了一阵,这才前往秦国。进入秦国后,商鞅和秦孝公进行了三次谈话,并最终确定了变法的方针。
秦国经过二十年的变法,不但国富民强,而且战胜了实力强大的魏国,夺回了河西地区的土地。但是主持变法的商鞅也因为触怒了秦国的旧贵族,而最终遭到车裂(五马分尸)的刑罚。
讽刺的是,商鞅制定的法律中有一条,就是没有身份证明的文书,不能住店。在他逃亡的过程中,正是因为不敢拿出记载着自己姓名的封传而遭到举报,最终被士兵逮捕。这也是成语“作法自毙”的来源。
商鞅死后,战国进入了以外交博弈为主的“合纵连横”时代。这个时候第二个对秦国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张仪登场了。
张仪是鬼谷子的徒弟,也不是秦国人,学习的是外交技巧。这个时候,公孙衍任秦国的大良造(地位相当于国防部长兼外交部长),魏王觉得公孙衍非常有才能,就花重金聘用他,最后公孙衍离开秦国,前往魏国。
公孙衍刚到魏国,就着手策划一件宏大的外交计划,那就是合纵。为达成这一目的,公孙衍联合韩、赵、魏、燕、楚五国,彼此之间互相承认对方的王位,史称“五国相王”。
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个概念,这个时候虽然是战国时代,但名义上还是周朝,也就是说周天子才是最高领导人,而周天子的爵位才是“王”,诸侯是没有资格称王的。
五国相王本质上是不经过周天子,诸侯间彼此承认对方的王位,其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组建合纵联盟,孤立秦国和齐国,第二个也是对周天子权威的进一步践踏,对诸侯权威的进一步提升。
图/公孙衍
五国相王对秦国的军事压力是非常大的,于是张仪进入秦国,递上了连横的策略,也就是不断通过游说、离间的外交手段,迫使五国退出合纵的联盟,转而和秦国合作,因五国中的一国和秦国合作后,地理位置上处于横向,因而这一策略被称为连横。
经过张仪的努力,秦国多次瓦解了五国联合的攻势,并进一步扩张了势力,秦王也将张仪封为相国,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接下来战国时代已经进入末期,第三位对秦国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登场了,这个人叫做范雎。
图/范雎
范雎在魏国任职时受人诬陷,被打断肋骨和一条腿,落下终生残疾。范雎后来在秦国担任相国,率军攻击魏国,逼得他的仇人自杀而死。因此也留下一个成语,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范雎也不是秦国人,靠封传进入秦国,面见秦王后,建议其发动政变,夺取掌控在母亲手里的权力。这个时候秦国的国王是秦昭王,他的母亲就是芈月,史称秦宣太后。
政变成功后,秦昭王授予范雎相国的职位,范雎也为秦王提出新形势下的战略,虽然这套战略具体说起来很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很简单,只有四个字,那就是“远交近攻”。
根据这一指导方针,秦国势力进一步增强,在公元前262年,范雎筹划了长平之战。
此战之中,秦国大胜,将军白起坑杀了四十五万赵军,虽然后来发生了信陵君窃符救赵,六国攻秦的事件,但是长平之战已经彻底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局势。
以上我们选取的三个人物,也是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所举的三个例子,也正是通过这三个例子,成功的说服了秦始皇打算驱逐秦国境内其余六国士子的决定。由此可见,连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也不得不认同移民对于秦国发展的作用。
签证知识
以封传作为载体的客卿制度
1、什么是客卿?
客卿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客卿是指那些明确被授予客卿职位的人,比如张仪、范雎等。广义的客卿是不限于是否得到客卿的职位,只要不是秦国人,而来秦国做官的人,都可以称作客卿。无论是哪种客卿,都需要得到秦国的封传。
2、客卿制度诞生的背景
客卿制度是诞生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完善的一项制度,其诞生的背景大致有以下三个。
■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合理
周朝时期,人才选拔制度成为选士,选士制度是我国奴隶制时代最为完备的典型的推选中下级官员的选官制度。选士的途径一般有三种,第一种叫做学校选士,第二种叫做乡里选士,第三种是诸侯贡士。
学校选士是从当时有资格接受教育的人群中选拔能力较强的人,任命为官员,这种制度最大的问题是门第之见严重,一些寒门出身的士子很难有机会得到任用。
乡里选士则是地方长官在所辖区域内选拔士子,推荐给中央,进而任命为官员。弊端也很严重,那就是很多有才华的士子只能被动的等着被发现,而缺乏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诸侯贡士则是诸侯直接向天子推荐优秀的人才,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还是门第之见,往往诸侯都会推荐和自己沾亲带故的人前往天子身边。
■大争之世的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连年征战,都以能够胜过对方为首要国策。在春秋时代,诸侯国的目标是为了成为天下霸主,比如齐桓公,史书称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到了战国时代,诸侯国不仅仅局限于争霸了,随着周天子权势的进一步衰落,诸侯国均以争夺土地为首要目标。
这个时候诸侯国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从忠诚转变为能力,比如前文提到的公孙衍,在秦国已经担任高官了,但仅仅因为金钱的缘故,就跑到了魏国任职,并很快受到重用。其它国家的君王非但没有觉得公孙衍这种“朝秦暮楚”的行为有何过失,反而纷纷投入其策动的“五国相王”之中。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人才标准,已经从“克己复礼”的道德标准,转变为“克敌制胜”的能力标准了。
■百家争鸣,人才辈出
春秋战国时代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各种学说流派层出不穷,仅商鞅所属的法家就有由其本人所代表的的法治、申不害所代表的术治、慎到所代表的势治三种。
同时,这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兵家诸如吴起、王翦、李牧、廉颇、赵奢等,儒家诸如孟子、荀子等,法家诸如李斯、商鞅、韩非等,真可谓是一个群星闪耀的年代。
3、秦国客卿制度的特点
■唯才是举
秦国任用客卿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唯才是举,具体来说就是“能出奇计强秦者”。只要客卿能够对秦国发展有利,无论其身份、国籍、所学派别,都可以来秦国成为客卿。
甚至为了谋求发展,秦国不惜使用一些过往有政绩或者道德污点的人来担任要职。比如张仪,张仪曾经在魏国时因为盗窃被判刑,但是在秦国依然做到相国一级的高官。孟尝君在齐国曾经广泛豢养死士,集结亡命之徒,齐国的君主都很猜忌,秦王却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还聘他当相国。
■高官厚禄
山东六国给客卿的职位和俸禄和秦国是没法相比的,虽然其他国家也有客卿制度,但是真正担任高官的,往往还是君主的亲信或者亲戚。
比如在长平之战时,赵国的相国是平原君赵胜,赵胜位列战国四公子的末位,本身才能十分平庸,在争取楚国的援军时,面对楚王的犹豫束手无策,反而是一位门客毛遂拔剑威胁楚王,这才定下盟约,留下了“毛遂自荐”的成语。
赵王后来称赞毛遂是“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饶是如此,毛遂也未被封侯,更没有得到什么奖赏,反而是平原君继续担任相国一职。
而秦国却不是如此,对于有功绩的客卿,从来不吝惜高官厚禄,比如范雎被封为应候、张仪被封为武信君、吕不韦被封为文信君等。
4、客卿入秦后的发展途径
客卿进入秦国后,其升迁途径,大致遵循“客→客卿→相”这样的公式进行,比如李斯进入秦国后,经历了由“客→舍人→郎→长史→客卿→廷尉→丞相”的过程。在晋升的三个节点中,往往还需要在多个职位上进行一定的历练。
当然这其中也有个别特殊现象的发生,比如客卿如果能够尽早见到秦王,又能贡献出不错的计谋,那么也可能直接被拜为相国。比如商鞅就是通过贿赂秦王身边的侍从景监,得到了面见秦王的机会,面陈变法事宜。而范雎则是通过王稽的举荐获得了秦王的接见,面陈远交近攻的战略,秦王当即许诺拜其为相国。
5、总结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史学家倾向于将秦国的客卿制度和美国的移民政策放在一起比较,虽然两者中间隔了2000多年,但是其中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是通过广泛吸纳外国优秀人才,促使本国强大的政策。而且对于吸纳而来的人才,选贤任能,不问出身和过往,只要有才能,就都可以获得高官厚禄。秦国时有卫国而来的商鞅,美国则有父亲是肯尼亚人的奥巴马当了总统。而封传作为实现客卿制度的载体,无疑是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的。